摘要:巯嘌呤类药物(如硫唑嘌呤等)是免疫抑制剂,用于白血病化疗等。虽疗效明确,但不良反应大,骨髓抑制最常见且易致治疗中断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影响代谢,TPMT和NUDT15基因与之密切相关,那哪些人易骨髓抑制,方案咋调?
巯嘌呤类药物涵盖硫唑嘌呤、6 - 巯基嘌呤以及硫鸟嘌呤。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,经代谢可转化为具有药理活性的 6 - 巯嘌呤核苷酸。该物质通过干扰核苷酸代谢过程,抑制淋巴细胞增殖,进而发挥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功效。在临床治疗中,巯嘌呤类药物常被用作急性白血病化疗、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免疫抑制剂。
尽管巯嘌呤类药物疗效显著且应用广泛,但药物不良反应却成为其临床应用的最大阻碍。其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、肝毒性、胃肠道不适、流感样症状、皮疹、脱发、关节痛、肌痛以及急性胰腺炎等。其中,骨髓抑制不仅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,更是导致患者治疗中断的关键因素。所以,临床采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方案时,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细胞水平。
研究显示,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巯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,进而导致骨髓抑制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。与巯嘌呤类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主要有 TPMT 基因和 NUDT15 基因,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与患者是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。
TPMT 基因
TPMT 基因编码硫嘌呤甲基转移酶,该酶可将巯嘌呤代谢通路中的多种产物进行甲基化,生成 6 - 甲巯基嘌呤,减少有效代谢产物 6 - 硫代鸟嘌呤核苷酸的积累,从而降低骨髓毒性的发生几率。引发 TPMT 酶活性缺陷的最常见等位基因为 TPMT2、3A、3B 和3C。在不同人群中,TPMT 等位基因突变率存在差异,高加索人、亚洲西南人群以及中国人的突变率分别为 10.1%、2.0% 和 4.7%。
NUDT15 基因
NUDT15 基因编码鸟嘌呤核苷三磷酸酶,这是一种水解酶,能够发挥水解核苷二磷酸的作用。在巯基嘌呤代谢过程中,它将有活性的巯基三磷酸鸟苷转化为无活性的巯基一磷酸鸟苷,进而抑制 DNA 氧化加成物的生成和变异。NUDT15 基因突变率在东亚人群中约为 9.8%,在欧洲人群中约为 0.2%,在非洲人群中几乎不存在。NUDT15 基因突变的患者与巯嘌呤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现象紧密相关。此外,有研究指出,NUDT15 纯合突变者不仅会出现早期重度白细胞减少,还会发生严重脱发。
基于上述研究结果,我们来探讨一下,哪些人群在服用巯嘌呤类药物时容易发生骨髓抑制,以及他们的初始治疗方案应如何调整。
2018 年,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(CPIC)发布了《基于 TPMT 和 NUDT15 基因型巯嘌呤剂量的 CPIC 指南》,为根据 TPMT 及 NUDT15 基因表型预先调整给药剂量提供了建议。
需注意的是,该指南明确指出:
正常起始剂量因种族/民族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若标准剂量低于正常推荐剂量,对于中间代谢者可能不建议减少剂量。
所有服用巯嘌呤类药物的患者,均需进行血常规检测,并根据骨髓抑制程度以及疾病相关指南调整给药剂量。
对于正常代谢型、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,每次调整剂量后,应分别维持该剂量治疗 2 周、2 - 4 周、4 - 6 周,以使药物浓度达到稳态。
综上所述,对于服用巯嘌呤类药物的患者,建议通过检测药物代谢相关基因,并结合定期随访血常规、肝肾功能检查,更全面地评估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,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。
片剂
50mg*25片
南非Aspen
用于急性白血病效果较好,对慢性细胞白血病也有效;用于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。另外对恶性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也有一定疗效。
2025-09-05 15:30:46
2025-09-05 15:13:51
2025-09-05 15:04:53
2025-09-05 14:45:21
2025-06-18 14:38:39
2025-06-18 14:34:35
2025-06-18 14:30:12
2025-06-18 14:25:35
2025-06-18 14:19:38
2025-09-05 11:26:01